摘要标题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综合司联合印发通知,鼓励符合条件的煤矿核增生产能力,对煤矿产能核增实行产能置换承诺制。《通知》明确:2022年3月31日前提出核增申请的煤矿,不需要提前落实产能置换指标,可采用承诺的方式进行产能置换,取得产能核增批复后,在3个月内完成产能置换方案。同时,煤炭企业在取得核增批复后3个月内要将产能置换指标落实到位,否则国家相关部门将予以惩罚,并在3年内不再受理其核增产能申请。
1、国家发改委消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关于煤炭增产增供和稳定价格的有关部署,7月份,内蒙古自治区对鄂尔多斯市38处前期因用地手续不全停产的露天煤矿批复了用地手续,涉及产能6670万吨/年。目前这部分煤矿已全部复产,正在加快进行剥离作业,预计8月初即可形成实际产量,达产后日可稳定增加产量20万吨。
在紧锣密鼓出台各项增产保供措施同时,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近日带队,赴榆林市等地开展保供稳价蹲点调研,督促当地采取有力措施,增产增供,稳定市场。相信在发改委一系列增产保供“组合拳”之下,煤炭供应量将会呈现回升态势。后续各产地煤矿先进产能释放力度将进一步加快,叠加铁路运力的提升,市场煤炭供应紧张局面将出现大幅改善。
2、国家矿山安监局
对安全事故多发频发企业不予产能核增
正值迎峰度夏的高峰期,煤炭需求持续增加,煤炭价格维持高企。在近日举行的2021夏季全国煤炭交易会上,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副局长周德昶表示,相关部门正在对全国煤矿进行产能核增,前提是煤矿安全生产状况良好,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灾害期采掘接续不失衡,系统能力大。“对于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的企业,坚决不予核增能力。”
煤矿需求旺盛期往往是事故高发期。今年以来,煤矿生产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截至7月23日,全国煤矿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51起,死亡105人,死亡人数同比上升12.9%。其中包括较大事故8起,死亡38人,同比分别上升60%、72.7%;重大事故1起,死亡21人,去年同期没有发生。
3、周德昶表示
当前,煤矿安全生产所面临的不稳定因素增多,呈现“六期叠加”的阶段性特征。即地方政府换届及省级矿山监察体制改革带来的思想认识波动期,“七一”以后大量矿井集中复工复产的集中期,煤炭价格高位运行期,供需矛盾的凸显期,防汛治水的重点期,以及隐患排查整治的攻坚期。
“从历史上看,每次煤炭价格快速上涨的时候,也是煤矿重特大事故多发期。2008年以来,煤价出现4次大幅快速上升,期间共发生53起重特大事故,占同期重特大事故起数的29.6%。”周德昶举例,2008年5-7月,动力煤价格从每吨600多元涨到1000多元,当年5-10月,发生5起特别重大事故、17起重大事故;2009年9月-2010年3月,煤价从600元/吨涨至800元/吨,期间发生5起特别重大事故、14起重大事故;2016年6-11月,煤价从400元/吨升至600元/吨,当年9月到次年4月,发生2起特别重大事故、7起重大事故;2020年11月以来,煤价从每吨600元涨至目前近1000元,期间发生3起重大事故。
周德昶认为,归根到底是部分煤矿企业受巨大利益驱使,盲目逐利,强产量、赶进度,超能力组织生产,甚至违规增加采掘头面,见煤就挖,搞人海战术,带来灾害治理不到位、采掘接续失调、设备超负荷甚至带病运转。“有的煤矿压缩瓦斯治理时间,抽采不达标就组织生产;有的煤矿出现突出征兆仍然违章指挥、违法生产;有的煤矿未采用物探、钻探两种勘探方法查清积水范围,甚至明知有水患仍冒险作业;有的不执行‘三限三强’措施,超能力、超强度、超定员组织生产,人为造成应力集中;还有的煤矿违规承包转包,外围队伍不具备基本安全资格,员工不培训就上岗,有些60多岁还在一线作业。
“事故暴露的根本原因是没有树牢安全发展理念。不是事故消灭煤矿,就是煤矿消灭事故。”周德昶指出,当前发生一般生产安全事故就要停产整顿;发生重特大事故,轻则关闭事故矿井,重则关闭所在地区所有煤矿。“这是煤矿生产安全管理常规做法,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离开安全谈发展既没有保障,也不可持续。”
周德昶还透露,为加大智慧开采力度,全国已建成505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产能达到11.3亿吨。在此基础上,今年底预计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66个,2022年底建成2045个。
4、中央政治局会议把脉定调半年经济
中共中央政治局30日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为下半年经济发展把脉定调。
5、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 财政货币政策齐发力
上半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质量效益稳步提高,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会议指出,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
“会议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客观冷静的判断,既强调来之不易的成果,也清醒地看到了存在的问题。”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执行副院长董煜说,宏观政策要放眼长远,推动经济在恢复中达到更高水平均衡。
会议指出,要做好宏观政策跨周期调节,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统筹做好今明两年宏观政策衔接,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下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政策效能,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合理把握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进度,推动今年底明年初形成实物工作量。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说,这意味着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更加注重效果。特别要关注疫情冲击下各地存在一定的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压力,需要稳固基层治理和社会稳定成果。
会议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要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做好大宗商品保供稳价工作。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盛松成认为,面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抬升企业成本、一些企业经历疫情冲击仍需持续政策支持等问题,要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更加精准有效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光大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高瑞东认为,在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担忧下,中国更倾向于根据自身经济复苏节奏,增强宏观政策自主性。
6、挖掘国内市场潜力 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会议从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两方面部署任务。
会议要求,要挖掘国内市场潜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加快发展,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资。
“深挖内需潜力,既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应有之义,也是当前必要选择。”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王军说,当前我国经济恢复还不稳固不均衡,更好应对外部不确定性,释放内需潜力更显必要。
王军认为,新能源汽车顺应技术创新和消费升级趋势,符合“双碳”环保要求;解决农村电商和物流“最后一公里”,补齐现代流通体系短板,有助于进一步提振乡村消费潜力。
会议指出,要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加强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快解决“卡脖子”难题,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既要补短板,也要锻长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会议紧扣科技自立自强和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的核心问题,强调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这都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所在。
“要更多发挥中小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进一步提升创新活力和潜力。”王军说。
7、加大改革攻坚力度 统筹有序做好“双碳”工作
会议指出,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坚持高水平开放,坚定不移推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改革攻坚的任务更重。“应对挑战,还是要靠上亿市场主体。通过加大改革攻坚力度,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提升中国经济韧性。”董煜说。
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会议指出,要统筹有序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尽快出台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坚持全国一盘棋,纠正运动式“减碳”,先立后破,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
“具有很强针对性。”董煜说,各地要科学把握工作节奏,坚持实事求是、尊重规律,防止喊口号、盲目攀比、层层加码;同时也要遏制“两高”项目“上马冲动”。要将解决中长期任务和短期任务结合好,一方面紧扣目标分解任务,结合自身实际科学设置目标、制定行动方案;另一方面,要统筹能源安全保供与绿色低碳转型,保障电力迎峰度夏平稳有序。
8、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才能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会议指出,要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落实地方党政主要领导负责的财政金融风险处置机制,完善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
杨志勇认为,关键是坚持底线思维,处理好恢复经济和防范风险关系,进一步落实好风险处置的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市场化、法治化处置机制。同时,随着企业“走出去”和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加深,完善优化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监管制度,将有效防范相关风险。
针对社会关注的房价和住房问题,会议强调,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快发展租赁住房,落实用地、税收等支持政策。
浙江工业大学副校长虞晓芬说,会议再次强调“房住不炒”,释放出不把房地产作为短期刺激经济的手段,坚定不移全面落实房地产长效机制的鲜明信号。
虞晓芬说,各地要把加快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作为迫切任务,着力做好新市民和青年人住房保障,特别是优先保障新市民中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住房困难群众。
9、做好民生保障 绷紧阿奴前这跟弦
此次会议民生分量更加凸显,围绕劳动就业、生育政策、安全生产等群众关心的领域,会议的部署指向清晰明确。
今年高校应届毕业生达90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会议对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保障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改进对灵活就业人员的劳动者权益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室副主任杨光普说,灵活就业群体在劳动者中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加快针对灵活就业人员的资质认证、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等政策出台,将有效促进新经济、新业态有序发展。
进入新发展阶段,乡村振兴“接力”脱贫攻坚。“农业农村短板弱项亟须补齐,城乡经济循环亟须畅通。”杨光普说,在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基础上,注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要之举。
落实“三孩”生育政策,会议强调完善生育、养育、教育等政策配套。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从教育、医疗、托幼、住房、减税、养老、文化环境等角度完善配套措施有助于缓解生育顾虑,提高生育意愿,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会议强调,要绷紧安全生产和公共安全这根弦,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毫不松懈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持续推进疫苗接种工作。做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工作。
上一篇: 注意!煤炭市场供需出现新变化
下一篇: 全球供煤或将出现总量与结构大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