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电话


首页

保持战略定力 坚定发展道路

[10月15 号]

来源:中国煤炭报

国家主席习近平10月12日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为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将陆续发布重点领域和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和一系列支撑保障措施,构建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国将持续推进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此前的10月9日,我国最高规格能源协调机构——国家能源委员会,迎来自2010年成立以来的第五次会议。会议厘清了我国能源的基础和关键,明确了化石和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提出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李克强总理在会上要求,结合近期应对电力、煤炭供需矛盾的情况,深入测算论证,研究提出碳达峰分步骤的时间表、路线图。

这一系列清晰、明确的政策指向提醒广大煤炭人:能源发展“大势”已定,莫犹疑不决错失良机,莫心存幻想走回头老路,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发展信心,办好“自己认定的事”,才是正确的选择。

一段时间以来,全球能源结构向清洁能源转型引发的阵痛也波及到了我国。表面上,拉闸限电,反映的是煤电供需矛盾,实质上是对能源结构转型的一次考验。尽管近年来我国能源结构发展已比较均衡,有较大回转余地,但因消纳能源的市场空间巨大,仍需要调整好“步调”和节奏,做好上下游协调配套改革,快一分,慢一步,都可能出纰漏。

这两年,“去煤”之声不绝于耳,煤炭承受了很大压力。很多人把“减碳”和“去煤”画上等号,很多地市出台了“一步到位”的“退煤”举措。合理的、不合理的,准备好的、没准备好的,统统“一竿子”退出。导致部分地区在能源供给上出现失衡情况,遇到自然灾害、极端天气便“雪上加霜”。一些煤炭企业也不自觉陷入“自我怀疑”的泥淖,更在意短时效应,关注眼前得失。“抓转型”,遇到矛盾困难,要么急功近利“改弦易张”,要么想转头走老路,回到靠增产赚钱的日子;“促创新”,干了几年不见成效,就觉得投入“不划算”,像熊瞎子掰苞米,掰一个丢一个;“稳增长”,一见利润指标波动,就惶恐不安,想通过放松安全管理、生态环保等方面“找补”。这些问题,根本症结在于战略定力不足,对自身发展缺乏信心。越是在煤价上涨、市场环境多变之时,越容易头脑发热,随波逐流,进退失据。

事实上,经历过多轮起伏,成功打赢防疫保供战的煤炭行业没有那么脆弱。5年前,我国煤炭产能过剩高达17.48亿吨,小煤矿多达7000多处,全国只有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如今,煤矿数量降至5000处以内,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96%以上,安全高效矿井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智能化建设与日俱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今非昔比。煤炭行业企业完全有能力,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调控产能,保障国民经济发展。

只是,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和2012年两次产能过剩困境的煤炭人,更珍惜宏观经济稳中有进的大形势,珍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之不易的成果,不愿再被盲目与无度的生产绊倒。没有数量规模,无法支撑起工业经济的发展重任;而没有质量和效益,则会让一个行业失去根基,滑入谷底,成为整个国民经济的负累。忘记历史等于背叛。科学、有序布局,实现绿色发展,才会抚平伤痛,拥抱光明。

新的五年,煤炭应如何自处、如何行路?习近平总书记在9月中旬赴陕西省榆林市考察时已为行业指明了方向:“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

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则勾画了更为清晰的煤炭“十四五”图景:以煤为主的能源资源禀赋,优化煤炭产能布局,大力推动煤炭清洁利用……这些要求明确具体、内涵丰富,至于能否完全实现,不仅需要煤炭在绿色全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的落地,也仰仗于煤炭人的自我挑战、拼尽全力。

大势不可逆。“减碳”是中国对自我的要求和对世界的贡献。煤炭人有责任、有义务瞄准这一目标提升发展质量,也需要更坚强的意志、更开放的思维实现自我革命。作为能源保供“压舱石”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更应紧绷安全之弦,积蓄发展之势,做好万全准备,付出百倍努力,创造性地办好自己的事,矢志不移走好自己的路,为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贡献清洁力量!


上一篇: 前三季度全国原煤产量29.3亿吨 同比增长3.7%

下一篇: 国家发改委组织召开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部际协调机制全体会议

版权所有:古交市千峰精煤有限公司官网 晋ICP备2021003034号-1